5537億電纜框架協議,中國供應商為什么集體缺席?
近日,英國國家電網(National Grid)宣布了一項總值約 590億英鎊(約合 764億美元)的高壓直流(HVDC)供應鏈框架協議,旨在支持英國關鍵能源項目的推進。這是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,英國進行的最大規模電網升級計劃。
然而,在這份巨額合同的供應商名單中,中國企業卻全軍覆沒。英國這次“裝修”,為何獨寵歐美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廠商?

入圍供應商及合同詳情
英國國家電網將HVDC供應鏈框架分為兩部分:
- HVDC電纜供應商:總計約 213億英鎊
- 入圍企業:
- Hellenic & Jan De Nul Consortium:希臘電纜公司與比利時海事工程公司組成的聯合體
- LS Cable & System:韓國領先的電纜制造商
- NKT Cables:丹麥的電纜制造商
- 普睿司曼集團(Prysmian Group):意大利的全球電纜和系統供應商
- 住友電工(Sumitomo Electric):日本的電線電纜巨頭
- Taihan Cable & Solution:韓國的電纜制造商
- 入圍企業:
- HVDC換流站系統供應商:總計約 246億英鎊
- 入圍企業:
- GE Vernova:通用電氣旗下的能源業務部門
- 日立能源(Hitachi Energy):日本日立集團的能源部門
- 三菱電機(Mitsubishi Electric):日本的電氣和電子設備制造商
- 西門子能源(Siemens Energy):德國的能源技術公司
- 入圍企業:
這些框架協議為期五年,并可選擇再延長三年,涵蓋了已確認和預期的項目。讓人哭笑不得是,這份榜單上不乏一些HVDC交付業績為零的企業,卻偏偏把東大的真正性價比之王拒之門外。

中國供應商缺席的可能原因
- 地緣政治與安全考量
HVDC電網作為國家能源安全的關鍵基礎設施,歐美國家在選擇供應商時更加謹慎,傾向于選擇政治關系密切且信任度高的國家的企業。這使得中國企業在進入這些市場時面臨更多障礙。也是本次案例的最主要原因,沒有之一。 - 本土化戰略與供應鏈安全 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推行本土化戰略,優先選擇本地或與之有緊密經濟聯系的國家的供應商,以確保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。這使得中國供應商在競標中處于不利地位。
- 技術標準與認證壁壘 盡管中國在HVDC技術領域有顯著的技術積累,但要進入歐洲市場,仍需滿足嚴格的合規要求,包括技術認證和安全標準等。這些認證體系主要由歐美機構主導,門檻較高,增加了中國企業進入的難度。

對中國企業的啟示
- 加強本土化合作
通過合資、并購等方式,與當地企業建立合作關系,提高市場接受度,融入本地供應鏈體系,減少進入壁壘。 - 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
提早參與歐洲等地區能源基礎設施技術標準的制定,加快獲得必要的資質認證,縮小與當地企業的差距。 - 拓展新興市場
優先布局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以及中東、東南亞等新興市場,發揮自身競爭優勢,獲取更多市場份額。
英國590億英鎊HVDC項目的供應商選擇,反映出當前國際能源基礎設施市場的競爭格局。未來,中國企業要想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,需在合規、本土化和技術標準對接方面做出更多努力。當然更大程度上,也需要地主家的醒悟,不要因為一味的追求政治正確而傷害真正的商業和技術價值。
最后,這種宏觀貿易壁壘考驗的也是中資企業的戰略定力。隨著歐美經濟的持續下行,供應鏈產能飽和,成本上漲,技術挑戰以及電網升級延遲等諸多問題都會逐步浮出水面。等到地主家揭不開鍋的時候,或許就是市場覺醒的時代,以性價比為王才能笑到最后。

官網新聞鏈接:https://www.nationalgrid.com/media-centre/press-releases/national-grid-awards-hvdc-supply-chain-framework-contracts,本文來源:deepLY地普力國際綠能
請先 登錄后發表評論 ~